话剧《德龄与慈禧》REPO:一些人物洞察

2021.03.27南京晚场

Featured image

不得不说,作为一部二十年来多次复排、获奖无数的经典剧目,《德龄与慈禧》剧本本身是经得住考验的,叙事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,笑点和情感爆发点兼有。更重要的是,人物是值得推敲的。

- 关于慈禧 -

一开始我并不理解慈禧为什么这么喜欢德龄。在我印象中,慈禧就是那个国难当头可以说出“今日令吾不欢者,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”这种话的固执的老太太,将大清视为世界的中心,鄙夷一切外来事物。而德龄是一个在国外长大的女孩子,第一次进宫时的行为举止与封建礼法完全相悖;后来与慈禧相处的时候,经常冒出的“不合时宜”的言语也不禁让人担心她下一秒的境遇。

但后来我有点明白了。一方面,德龄本身是讨人喜欢的,她聪明、懂得如何处事,这从她与俄国公使夫人的对决就可看出(这段也是绝了,做翻译的戏份还有中英双语的台词,而不是像某些电视剧那样把中文翻译成中文【辣菜.jpg】)。更重要的,另一方面,慈禧不是书本中扁平的名字。她是一个人。

她是一个人,有思维有情感的人。她确实是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傲慢记仇、贪慕虚荣,但她也有对新东西的好奇和向往,对可爱人事物的欣赏,还有与心上人的爱情。可她在这个牢笼里呆了几十年了,人总是倾向于偏安一隅的。她并非不知道这个国家面临着什么,也不是不知道改革是必走之路。但她不免有些疑虑要如何走,走这一步的后果是什么。

德龄带来的奇特感有些撼动了她种种情感保持多年的平衡。她被告知,她是可以坦坦荡荡地去表达自己的爱的。当内心的想法被击中的时候,或许人会对知音产生偏爱之情。而爱人荣禄的死讯让她下定决心接受改变,可惜的是,此时大清江山和她本人的气数,已经所剩无几了。

(慈禧和荣禄的这段故事让我大吃一惊,是看到他俩有感情线的那一刻忍不住说了一句“啊这”的程度。不过文学创作参考野史也是情有可原。最后荣禄跪在雪地里宣读遗书的那个画面冲击感真的好强,周围一片黑暗,只有冷白色的场光打在他身上,深蓝色的朝服隐隐泛着光,空中飘着雪花……)

- 关于光绪 -

一声“万岁爷驾到”全场观众不约而同都支棱了起来。和第一轮相比,龙瘦得可怜,微凹的脸庞上挂着一对悲怆的眼睛,除了和德龄学英文的一幕,几乎没有笑的时候。随着剧情的发展,光绪的精气神耗尽了,腰背也渐渐弓得越来越厉害。

印象最深刻的两场戏。一是与皇后的对峙,光绪第一次向禁锢自己的世界里的人坦露了自己的心声——你不是人,我不喜欢你,我不喜欢这一切。但是皇后却牛头不对马嘴,尽说些合乎礼法却听起来阴阳怪气的话。好吧,我以后再也不要跟你说话了!不过在这里,光绪虽然失望、愤怒,情感上仍是有所克制的。而递变法奏折是唯一的一次情绪爆发。他在那一刻鼓起勇气要反抗面前这个专权多年的皇太后、他名义上的母亲,振振有词地力陈变革之利。但是慈禧一怒,他马上又退缩了。没有办法,他再想做些什么,终究是敌不过这已存在千年的枷锁。

- 关于皇后 -

皇后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存在。她也曾是个天真的少女,但因为“祖宗家法”到了这个地步。可悲的是,如今的她口口声声“祖宗家法”说得比谁都更理直气壮,甚至是慈禧都还没发声,她自动地就去做了。是吧,“太后之后皇后便是太后”,她终究是甘愿成为了“祖宗家法”的发号施令者。(以至于最后慈禧病重卧床【实际上是人偶】,幕前突然走出来一个穿着太后服饰的人【慈禧】,我没看清脸甚至以为这句话灵验了……)

- 其他碎碎念 -

不得不说江珊老师对角色的把握非常到位,喜怒哀乐通过小小的语气改变或者动作就能准确反映出来,让人听了只想跪下喊老祖宗。

话剧老演员的台词真的是降维打击,听起来很自然,没有那种戏剧腔,却不失戏剧性。

郎玲姐姐的腔调似乎在故意往歪国人上靠,(后来听说是在模仿原卡?)很有意思。

舞台很漂亮。灯光的主色调是暗暗的、冷冷的,像烛光的效果。服装的色彩算比较鲜艳,两者组合起来,给人时间上疏离的感觉,人物却是鲜活的。

宫中传话的时候在舞台(甚至后台?)重复了三四遍,刻画了深宫的空间感。

- 粉丝言论 -

谢幕是光绪,但返场是龙,仔细地用眼睛记住观众席每一个角落,不时露出一些可可爱爱嘚嘚瑟瑟的小表情。幸运的是这是南京首场,返场福利《曙色》,虽然看的是话剧但有幸蹭到了唱歌龙,呜呜,太稳了。

P.S.:慈禧和光绪没出场的时候,德龄和容龄说他们可能不是猛兽而是猫,还喵~了一声,就很符合(滑稽)